? ? ??
點擊真友文化,免費關(guān)注文化美文。
公眾微信號:KBS7758
? ? 阮[ruǎn]是一種漢族傳統(tǒng)樂器,是阮咸的簡稱。相傳西晉阮咸善彈此樂器,因而得名。四弦有柱,形似月琴。元代時在民間廣泛流傳,成為人們喜愛的彈撥樂器,有了廣闊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(xiàn)力。
? ? 漢時,有眾多的馬上樂器傳入我國,漢武帝元鼎二年(公元前 115年),張騫出使烏孫國(今烏孜別克民族),烏孫王獵驕靡與漢通婚,烏孫公主出嫁前,漢武帝命懂得音樂的工匠參考琴、箏、筑、臥箜篌等創(chuàng)制了一種能在馬上彈奏的樂器,圓形音箱、直柄、十二柱、四弦,這種樂器便是阮,當時稱“秦琵琶”。
? ? 西晉阮咸善彈此種琵琶,此琴因此得名阮咸。唐代,約在350年前后由西域傳入中國的曲項琵琶盛行,在樂部居于首位。逐漸將曲頸琵琶直稱琵琶,而直柄圓形的琶琶,則稱阮咸。
? ? 據(jù)《新唐書·元行沖》載,唐武則天時(684~701),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銅器,身正圓似琵琶,與《竹林七賢圖》中阮咸所彈樂器相似。元行沖認為:“此阮咸所作器也,命易之林,弦之,其聲高雅,樂家遂謂之阮咸。”
? ? 阮咸在盛唐時期流傳東瀛。至今,在日本古都奈良東大寺正倉院中,還珍藏著一張?zhí)拼鷤魅サ穆葩氉咸慈钕?。這張阮咸長100.7厘米,四弦、14品,在圓形共鳴箱的面板上,開有兩個圓形音孔并鑲有音窗,腹部是一副四人奏樂圖。琴頸和琴軫上,都有螺鈿鑲嵌,在琴箱的背板上,更嵌出美麗的花枝圖案,并有兩支飛翔的鳥雀。其工藝之精細,造型之秀美,為后世所罕見。
? ? 直到清代,阮雖仍保持著古制,但音域只有1個多八度,在民間流行的舊式阮,則退化為兩條或三條弦。
? ? 建國后,阮的改革和演奏藝術(shù)發(fā)展很快。20世紀50年代對阮進行了一系列改革,使阮具有高音、中音、次中音和低音4個聲部,而自成一族。改革后的阮都為四弦,采用金屬弦,調(diào)音方便,音域擴展到三個八度以上,音量增大。半音俱全,可任意轉(zhuǎn)調(diào)。在演奏技巧上,除傳統(tǒng)指法外,還吸收了其他中、外彈撥樂器的技法,大大豐富了阮的表現(xiàn)力。1979年制成的電擴音中阮,既保持了阮的傳統(tǒng)音色,又豐富了發(fā)音的韻味。而現(xiàn)代的新大阮,增大了共鳴箱和面、背板的拱度,加長了琴桿,面、,面板里面粘貼“V”形音梁和周邊挖“U”形槽,音孔改為對稱的鳥形,造型美觀,發(fā)音堅實、宏亮,音色純厚圓潤,顯著增強了表現(xiàn)力,可供獨奏使用。
? ? 阮由琴頭、琴頸、琴身、弦軸、山口、琴品、琴碼、縛弦和琴弦等部分組成。
? ? 琴頭和琴頸是用兩塊硬質(zhì)木料膠合而成,琴頭頂端多飾以民族風格的雕刻,琴頸上粘有指板,指板上嵌有2 4個音品,品按十二平均律裝置。在面板上膠有琴品和開有出音孔。弦軸有4個,除用普通弦軸外,也可用齒輪銅軸。琴弦使用絲弦、腸衣弦或金屬弦。
? ? 制作阮,所用材料大致和琵琶相同。琴頸和琴身框板,還可使用椴木或楊木。面背板都使用桐木。指板用紅木。弦軸可用紅木、黃楊或黃檀等。琴身的圓度應(yīng)準確,面背板平整光滑,琴頸和琴身在一個平面上,各部膠接嚴密牢固,音品間距準確,表面涂漆勻凈、木紋清透。
? ? 阮的品種有高音阮、大阮、中阮、小阮和低音阮,包括高音、中音、次中音和低音四個聲部,形成一族系列樂器。
? ? 中阮為中音樂器,音色恬靜、柔和、富有詩意,與秦琴相似,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或描句,具有動人的效果;擔任伴奏時,豐富的節(jié)奏變化能突出樂曲的特點,在樂隊中采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,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聲部更為豐滿。
? ? 大阮比中阮低五度,是次中音樂器,發(fā)音堅實、雄厚而有力,與西洋樂器大提琴相似,在樂隊中演奏旋律時,常與中阮作八度結(jié)合,以加強中玩效果,流暢的琶音最適宜映襯抒情的旋律,演奏單音或和弦時,能加強節(jié)奏、烘托出樂曲熱烈奔放的效果。中阮和大阮,既適于獨奏,也適于合奏或伴奏。在民族樂隊中,常用來組成雙音或三音和弦等各種音型,以加強整個樂隊的演奏效果。它常給二胡、板胡、笛子和嗩吶等樂器伴奏。在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曲中,也常用到中阮和大阮。
? ? 低阮是低音樂器,發(fā)音深沉而低厚,猶如西洋樂器低音提琴,在民族樂隊中,低阮只用于演奏和聲的節(jié)奏或是經(jīng)過簡化的曲調(diào)。有些樂隊還將它作為低音拉弦樂器使用。
? ? 阮的演奏技巧,原來比較簡單。隨著樂器的改革,如今逐步得到豐富。阮多用撥片彈奏。我國許多音樂學院先后開設(shè)了阮的專業(yè)本科,大阮和中阮的獨奏曲也相繼涌現(xiàn)。經(jīng)過演奏者的繼承、實踐、移植和創(chuàng)造,右手的指法已有彈挑勾抹扣劃、輪拂分搖掃滾等30多種,左手指法也有泛、打、帶、滑、推、拉、吟、紋等10多種,顯著提高了阮的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力。
? ? 現(xiàn)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阮獨奏曲《絲路駝鈴》:
真友文化第三十一期
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,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,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關(guān)注我們。
本平臺唯一微信號:KBS7758
(真友文化尊重原創(chuàng)、分享,部分文字美圖素材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。對原文作者深表敬意。如有版權(quán)異議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會立即處理。)
真友文化第三十一期
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,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,也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關(guān)注我們。
本平臺唯一微信號:KBS7758
(真友文化尊重原創(chuàng)、分享,部分文字美圖素材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。對原文作者深表敬意。如有版權(quán)異議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會立即處理。)